体育产业7万亿新蓝图:场馆的机会,正在脚下生长
2025-09-09畅森体育

最近有一份文件在体育圈刷屏了——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在2030年把体育产业做到7万亿元规模。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哇,这么大的数字,和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有很大关系。


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一方面,体育能拉动消费和产业升级;更深层的原因,是要通过运动让更多人保持健康。


随着老龄化加剧,社保基金的收支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大家缺乏锻炼、身体状况不佳,未来的医疗和养老开支只会不断上升,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会加重个人压力


而如果运动成为日常习惯,慢性病少了,医疗支出下降,国家压力减轻,家庭也能把钱花在更美好的生活上。换句话说,体育产业的7万亿目标,本质上是把“健康”变成一种经济动力


 

对我们畅森体育来说,这也是一种提醒:未来体育的价值,不只是靠一场赛事来点燃,而是通过一座座场馆、一块块地板,把运动真正放进每个人的生活里。

01 体育消费被点燃:场馆要“更近、更久、更友好”

文件的第一大信号,是国家要同时扩充赛事和消费场景。意思很简单:体育不只是“看”,更要“玩”。


未来,社区里的小型场地会越来越多,商场、景区也会增加运动角落,甚至可能会发放体育消费券。


 


对场馆来说,这意味着三个关键词:更近、更久、更友好


更近,是指场馆要离人群更近,走几步就能运动;


更久,是开放时间更长,白天办比赛,晚上还能健身;


更友好,则是对不同人群都适配。老人需要防滑安静的地面,孩子需要耐磨安全的球场,夜间运动需要舒适的照明体验。


 畅森案例 | 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


看似细节,其实决定了大家会不会留下来。


这正是我们熟悉的领域。地板、看台、座椅这些基础设施,能不能满足“全天候、多人群”的需求,决定了场馆的生命力。


02 从“建一次”到“用一生”:品质成了核心竞争力


过去很多场馆建好就算完成任务,能撑几年就行。


但这份文件提出了一个关键变化:场馆会被纳入设备更新和长期投资支持,社会资本也能长期参与。


 

这说明,体育设施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用一生”的资产。


这意味着,场馆建设的逻辑会变:价格便宜不再是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能用多久、维护是不是方便、能不能快速切换不同项目、是不是环保节能。


 

畅森案例 | 香港红磡体育馆


这其实和畅森这些年坚持的理念不谋而合。


我们在产品上强调国际认证和环保标准,就是希望交付的不是“一块地板”,而是一份能陪伴十年二十年的体验。


对未来的场馆来说,品质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03 数字化,成为场馆未来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数字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体育场馆的数据化管理。


从人流监测到能耗控制,从票务系统到智能支付,数据会成为提升体验和效率的关键。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感受到的是:买票更容易,预约更透明,灯光更舒适,运动体验更顺畅。这些背后,其实就是数据在发挥作用。


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建设场馆不仅要铺好地板,更要考虑怎么把智能和空间结合起来,让运动场馆不仅是“地方”,还是“平台”。


总的来说,这份文件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从赛事到消费,从资金到技术,从场地到数据,几乎覆盖了体育产业的全部链条。


对畅森体育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未来的体育消费,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一块块更耐用的地板,一条条更合理的动线,一次次更顺滑的体验累积起来的。


体育的春天,不在遥远的未来,而是正在脚下生长。